东莞松下冰箱维修_东莞松下冰箱售后服务电话
潘宁
是容奇镇工交办公室的副主任,当时的广东城镇开办企业成风,其中很多能人都是乡镇基层干部出身,他们是当地观念最超前的人,更关键的是能够整合各方面的。潘宁造冰箱,在技术上靠的是北京雪花冰箱厂的支援,在资金上则是由镇出了9万元的试制费,所以,这家工厂成了“乡镇集体企业”,这一产权归属最终决定了企业家潘宁的悲情命运。这年10月,珠江冰箱厂成立,冰箱的品牌是“容声”,潘宁出任厂长。
企业初创的艰辛,可以想见,那个时候的乡镇企业还颇受人歧视。潘宁到当年北京最著名的西单商场(9.42,0.18,1.95%)推销冰箱,一位科员跷着腿问他:“容声是咋回事呀?是啥级别的?”潘宁说:“我们是乡镇企业。”那位科员当即下逐客令。1986年,潘宁请香港明星汪明荃代言冰箱广告,因为汪是全国人大代表,广告要播出须请示上级,报告打上去,如石沉大海,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则广告只能在地方电视台播出,却上不了中央电视台。
这些身份的歧视和制度性的打压,并没有给科龙造成致命的困扰,就跟当时所有的乡镇企业一样,潘宁和他的团队反倒增强了竞争能力。1980年代中后期,中国知名的冰箱企业都是靠引进生产线而起步的,在那几年,国内先后引进79条冰箱生产线,从而引发了一场冰箱大战。在这些冰箱工厂中,珠江冰箱厂是身份最为低微的一家,然而却靠款式的新颖、质量的上乘以及营销的灵活而渐露头角,潘宁尽管不是专家出身,却视质量和技术进步为生命,他请汪明荃代言广告,策划人员苦思了一大堆花哨的广告词,最后他圈定的却是最平白的一句:“容声容声,质量的保证。”
到1989年前后,珠江冰箱厂的装备和规模已经不稍让于国营工厂。在珠江三角洲一带,容声冰箱成为最知名的家电品牌,在全国市场上,则形成了“北海尔、南容声”的双雄格局。
顺德全力扶持
在公司初创期,一直非常重要的事实是,珠江冰箱厂的壮大与顺德地方的全力扶持是分不开的。
当时的华南地区,领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,地方对企业扶持不遗余力,因此带来“镇镇点火、村村冒烟”的繁荣景象。在所有市镇中,顺德、中山、东莞、南海因经济最为活跃而被称为“广东四小虎”。顺德位居四小虎之首,其对科龙的全力扶持堪称典范。有个例子一直被人津津乐道:1990年代初期,潘宁要扩建厂区,但是容桂镇上已无地可征,镇领导摊开地图,仔细盘算,最后决定炸掉镇内的一座小山,将之夷为平地,让潘宁建车间。有记者对此感慨不已,称,“若其他地方都这样替企业着想,哪有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道理?”因此用了《可怕的顺德人》为报道的标题。
由于的开明与倾力支持,当时的顺德的确非常“可怕”,全国家电产量的1/3在广东,而顺德就占去了半壁江山,它是全国最大的冰箱、空调、热水器和消毒碗柜的生产基地,还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、微波炉和电饭煲的制造中心,容声、美的、万家乐和格兰仕并称中国家电四朵金花,在这一年评选的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中,顺德竟赫然占去五席。
三声感叹让潘宁名播天下
1992年1月底,正在广东等地南巡的专程到珠江冰箱厂视察,这家国内最大的冰箱制造工厂装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,站在宽敞而现代化的车间里,显得非常惊奇,他问:“这是什么类型的企业?”随行回答说:“如果按行政级别算,只是个股级;如果按经济效益和规模算,恐怕也是个兵团级了。”在厂区参观时,感慨万千地连问了三次:“这是乡镇企业吗?”也是在这个过程中,提及那句日后闻名全国的邓氏格言:“发展才是硬道理。”
在离开工厂后,北京有关机构公布了全国家用电器产销排行榜,珠江冰箱厂荣登“冰箱产销量第一”的宝座,在这个位置上,它一直稳稳地坐了8年。
的三声感叹,让潘宁名播天下。此时的他已经年届60岁,按惯例到了退休的年纪,不过没有人敢公开地提这个敏感问题。连他自己也没有觉得到了退下来的时候。
除了年龄的敏感外,一个更“提不得”的话题是,企业的产权归属到底有没有清晰化的可能。珠江冰箱厂尽管由潘宁创办,但在产权上则属于镇。潘宁当时的处境十分的典型,珠江厂日渐壮大,而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,潘宁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,希望镇能够在这方面给予考虑,可是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。另一个让他头痛的事情是,容声冰箱畅销国内后,由于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归镇所有,一些镇属企业便乘机用这个牌子生产其他的小家电,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珠江冰箱厂的声誉,而对此潘宁竟无可奈何。
潘宁和科龙的命运转折
于是在1994年,潘宁决定另辟蹊径,他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,宣布新创科龙品牌,进军空调行业。在他的谋划中,科龙品牌归企业所有,由此可逐渐摆脱的强控。他的这种“独立倾向”当然引起镇的注意。也就是从这时起,潘宁和企业的命运变得十分微妙起来。
1996年,科龙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融资12亿元,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。潘宁雄心万丈地四处攻城略地,他先后在辽宁营口和四川成都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,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。一个尤为重要的决策是,他宣布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日本神户建立科龙的技术中心。当时的现状是,中国的冰箱企业靠“价格割喉战”迅速地击败了早先在中国市场上靠品牌优势而获得先机的跨国企业。但是潘宁知道,要稳固本土企业的市场战果,则必须在技术上拥有核心的开发能力。当时所有的国产家电企业,其实都还是一些装配工厂,其核心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。全球冰箱的核心技术都被日本东芝、三洋及松下等公司所掌控,所以将技术开发的前沿延伸到日本本土去,是一项成本很高、但却将有奇效的战略。在一次高层会议上,潘宁很激动地说,“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装出一台百分之百的中国冰箱,我们这代冰箱人愧对后人。”
可惜的是,潘宁的这种“决战思维”在他退出后竟成绝响,以至于十年后,中国冰箱产业的核心技术空心化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。
科龙集团突然宣布潘宁辞去总裁职务
19年,科龙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,利润6.6亿元,被香港《亚洲货币》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,俨然是中国制冷业乃至家电业的希望之星。然而,也是从这时开始,地方对科龙的掌控变得直接起来。这家品牌显赫、效益绝佳的企业成了官员调控地方的一个最佳工具。1998年12月,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,科龙集团突然发布公告,潘宁辞去公司总裁职务,第二年4月,卸任董事长。他的所有职务都由多年的副手王国端担当。
根据很多当事人的回忆,潘宁对此次宣布并无思想准备。在整个1998年,他一直在全国各地考察,他想收购成都一家军工厂的车间,将之改建成冰箱生产线,还到河北等省份洽谈建设北方生产基地的事宜,据这段时间与潘宁有数面之缘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观察,“潘宁下岗,其实他对此没有做好准备,在过去的一年多里,他一直四处奔波。”
潘宁的六个“退休”
潘宁几乎没有对外界做任何辞职的解释,他迅速做出了移民加拿大的决定。为表示自己的彻底隐退,他与科龙约法三章:“不保留办公室,不拿科龙一分钱退休金,不要科龙一股股份。”他对媒体记者发表的最后一段讲话是,“现在退下来,我觉得非常荣幸。因为好多知名的企业家,有的升了官,有的没有后继力,还有的犯了错误,极个别的上了刑场。像我这样干到65岁的企业家,屈指可数。我光荣退休,确实好荣幸。”他对外宣称有六个“退休”:学打高尔夫,学摄影,学开车,学太极拳,读点近代史,陪太太外游。一位科龙旧部曾记录一个细节:老潘临别科龙时,曾“口占一绝”留赠部下做纪念:“服务乡企数十年,纵横家电愤争先。闯破禁区成骏业,寄语同仁掌霸鞭。”
有人指出,诗中的“愤争先”一句有点别扭,是不是“奋争先”或“纷争先”的笔误,潘宁肃然地说,就是这个“愤”,发愤图强的愤,悲愤的愤。
潘宁离开科龙后,尽管日后风波不断,他却再没有对这家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企业说过一句话。每年清明,他必由国外归乡扫墓,然后又悄然出境,几乎与科龙旧人再无往来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